1、 早晚以祖宗传下的规矩教导训诫子孙,一定要让他们多读书明白事理,显名称誉于世,光耀祖宗。不得入于流俗,甘愿居于他人之下。
2、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译文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小人忧愁悲伤。”
3、 有一次,孔子在家里独自站在庭中,孔鲤迈着小步恭敬地走过时,被他喊住了,问他学过诗没有?孔鲤回答说还没有。因为那时候诸侯国之间主宾应答,以及上层社会交际场合的交谈,都要引上几句诗。孔子就教育儿子说,不学习诗是无法同人交谈的。于是,孔鲤就退回去认真地学习诗。隔了一段时间,孔鲤从院里过时又被孔子叫住了,问他学习礼了没有?孔鲤说还没有。孔子又教育说,不学习礼是难于立身做人的。于是,孔鲤就去学习礼。
4、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孔子语录(孔子做人名言名句)。
5、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6、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7、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
8、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9、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0、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11、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12、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13、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14、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15、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卫灵公》
16、⊙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17、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18、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志仁者。”——《卫灵公》
19、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孔子
20、▲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21、苟正其身,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孔子语录
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23、:“坚持正道原则,即使对国君有所冒犯,也不能放弃正道原则;臣子事君,其实不是为了给君做事,而只是在国君之下做事,是为国为民做事,归根结底则是为了行仁义,辅助国君推行仁政;对待任何人都不要有厌倦之心,一律以真诚相待,自己言行首先要遵守并坚持道义;发现君子就加以举荐,发现小人就使他远离国君;去掉你的邪恶之心,而真诚的依据礼义与国君相处。做事需要机敏,谨言慎行,按照礼义修养自己,并且使天下趋于礼义。这样,即使在千里之外,也会象兄弟一样。如果只说不做,或者行为不机敏,又不依据礼义待人,即使是住在对门恐怕也行不通。”
24、(翻译)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谨慎,做事要勤快。”更多孔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25、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解释: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
26、 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27、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
28、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9、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30、⊙ 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31、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孔子名句
32、19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33、⊙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34、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35、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36、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解释:孔子从四个方面教育自己的弟子,文学,即知名学。研究如何提高知名度,行学,规范人们行为,使人们的言行举止有章可循。忠学,是修养学。是培养人自觉自愿地做自己该做的事。信学,是知人辨事之学,是培养人判断力的学问。
3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译文孔子说:“知道学习不如喜欢学习,喜欢学习不如以学习为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