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释义:在马背或驴背上读书。后多形容学习勤奋。
2、李密并不懊丧,回家以后,发愤读书,决定做个有学问的人。有一回,李密骑了一条牛,出门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汉书》挂在牛角上,抓紧时间读书。此事被传为佳话。
3、由于古代“士农工商”鄙视链的存在,因此绝大多数人,认为好好读书、入世做官才是人生的正途。
4、● 王昌龄之死:人生失意更当尽欢,哪怕舍命陪君子!(古代关于学习的成语)。
5、几千年来,成语不断积累发展,数量浩如烟海,本书中的75条成语分类讲解,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读者“不仅能知道中华传统美德美在何处,更能了解这些美德产生的历史背景、时代传承”,从而陶冶情操,提高修养。
6、江泌,白天打工,晚上登上屋顶,借着月光读书,想必他最爱的日子是每个月的十五吧。
7、孜孜:勤勉,努力不懈。勤奋努力,不知疲倦。
8、 学无常师:学习没有固定的老师。即凡有点长处、学问的人都是老师。
9、比喻世世代代的读书人象种子一样播撒开去,衍生不息。
10、 专心致志:把心思全放在上面。形容一心一意,聚精会神。(古代关于学习的成语)。
11、 夜以继日:晚上连着白天。形容加紧工作或学习。
12、(近义词): 聚萤映雪、聚萤积雪、积雪囊萤
13、凿壁偷光折节读书坐薪悬胆不敢旁鹜不知肉味目不窥园倾耳而听倾耳注目
14、 发愤忘食:努力学习或工作,连吃饭都忘了。形容十分勤奋。
15、语出《庄子·杂篇·天下第三十三》:“惠施多方(方术),其书五车,其道舛驳(他的学说多差错而杂乱),其言也不中(正当)。”
16、 浮光略影:比喻观察不细致,学习不深入,印象不深刻。同“浮光掠影”。
17、成语作为一种语言形式一直在发展变化中,对其意义的引申和思考是本书的一大亮点。成语的含义不是固定不变的,要与时俱进地理解应用。如“大杖则走”旧时指孝子遭父母痛打时,必须逃走。因为如果被打死,就要使父母陷于不义。古时候的人们就知道,要孝,但不能愚孝,要能灵活变通,这一点在现代依然适用。“问安视膳”也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去掉繁琐的形式,保持对父母的关心和爱意。“不忮不求”就是不妒忌,不贪求,本义讲求的是个人修养。但在实际生活中,“嫉妒和羡慕是不同的”“不求与不进取是不同的”“不求与不忮”是有关联的。作者通过某字的常见误解和词语之间的关联,分享了自己对成语的理解,加深了读者对成语的印象,有效减少了错误应用的几率。对于“一介不取”作者则从伊尹此人前后两种不同的做法分析了他的用意,在历史中发挥的重大作用,充分肯定了他的高尚品质。这也是对历史人物的立体解读。不论是词语还是人物行为乃至历史事件都发生在特定环境中,不能脱离语境和时代随意发挥。
18、始终不渝水滴石穿不远千里不敢告劳兢兢业业默默无闻默默无言驽马十驾
19、 学如登山:学习象登山一样。比喻要努力攀登,逐步提高。
20、白话翻译:匡衡,字稚圭,勤奋好学但是没有蜡烛,邻居有蜡烛但是照不到,于是匡衡凿穿了墙壁让光穿过墙壁,匡衡就靠这光芒读书。
21、对于已经上班好几年的诗词君来说,人生最难忘的经历,就是备战高考,因为那段时间,只要你努力,就会有收获。
22、事出《汉书·贾枚邹路传》:“路温舒字长君,巨鹿东里人也。父为里监门。使温舒牧羊,温舒取泽中蒲,截以为牒,编用写书。”
23、 圆木警枕:用圆木做枕头,睡着时容易惊醒。形容刻苦自勉。
24、事出《南齐书·孝义传·江泌》:“(江)泌少贫,昼日斫屧(做鞋子),夜读书,随月光握卷升屋(登上屋顶)。”
25、语出《三国志·吴书·吴主传》裴松之注引《吴书》:“(赵咨)使魏,魏文帝善之,嘲咨曰:‘吴王颇知学乎?’咨曰:‘吴王浮江万艘,带甲百万,任贤使能,志存经略,虽有余闲,博览书传历史,藉采奇异,不效诸生寻章摘句而已。’”
26、 临池学书:临:靠近,挨着。指刻苦练习书法。
27、“(江)泌少贫,昼日斫屧(做鞋子),夜读书,随月光握卷升屋(登上屋顶)。”
28、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钝学累功,不妨精熟。”
29、典出《汉书·楚元王传》所附“刘向”条:“上(汉宣帝)复兴神仙方术之事,而淮南有枕中《鸿宝》、《苑秘书》,书言神仙使鬼物为金之术,及邹衍重道延命方,世人莫见。”
30、语出韩愈《昌黎集·进学解》:“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记事者必提其要,篡言者必钩其玄(成语“提要钩玄”出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点上灯来继续白天的学习),恒兀兀以穷年(长年累月都这样坚持)。先生之业可谓勤矣。”
31、凿穿墙壁以借邻家的光亮。现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的人。
32、膏:灯油;晷:日影。点燃油灯以接替日光照明。形容夜以继日地学习或工作。
33、那段和同伴们一起奋斗的时光,也许人生就只有那么一次。
34、语出周密《齐东野语·书种文种》:“裴度常训其子云:‘凡吾辈但可令文种无绝,然期间有成功能致身万乘之相,则天也。’山谷(黄庭坚,号山谷道人)云:‘四民皆坐世业,士大夫子弟能知忠信孝友,斯可矣。然不可令读书种子断绝。有才气者出,便当名世矣。似祖(效法)裴语,特(只不过)易文种为书种耳。”
35、用“学五车”、“学富五车”等来表示读书多或学问大。
36、他把刘琨叫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
37、韦编,是用来串连竹简的熟牛皮,意思是书都翻断了三次。
38、陶渊明也有“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与子俨等疏》)的句子。后人也有写成“展卷有益”的。
39、(出处): 南朝·梁·任昉《为萧扬州荐士表》:“既笔耕为养,亦拥书成学,至乃集萤映雪,编蒲辑柳。”
40、 笃志不倦:笃志:志向专一;倦:厌倦。指学习志趣专不知疲倦。
41、车胤在夏天的时候,因为家贫,只能抓萤火虫作为灯光,勤学苦读。故事虽然励志,但是萤火虫内心OS:瞧瞧,这是人干的事儿吗?
42、最后,祝莘莘学子们,高考顺利,金榜题名,一日看尽长安花!
43、常指随意摘取诗文中的一部分为己用而不管作者的愿意如何。
44、杵:短棒。“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多难的事都能做成功。
45、南朝齐·王融《曲水诗序》:“犹且具明废寝,昃晷忘餐。”
46、语出《后汉书·逸民传·高凤》:“高凤字文通,南阳叶人也。少为书生,家以农亩为业,而专精诵读,昼夜不息。妻尝之田,曝麦于庭,令凤护鸡。时天暴雨,而凤持竿诵经,不觉潦水流麦。妻还怪问,凤方悟之。其后遂为名儒,乃教授业于西唐山中。”
47、 夙夜匪懈:解释:夙夜,早晚,朝夕;匪,不;懈,懈怠。形容日夜谨慎工作,勤奋不懈。
48、释义:释:放下;卷:指书籍。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49、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
50、破釜沉舟:砸碎锅,凿沉船。比喻下定决心,不顾一切,干到底。
51、语出《汉书·公孙弘、卜式、倪宽传》:“(倪宽)受业孔安国,尝为弟子都养(为弟子们做饭),时行凭作(有时还要下地干活),带经而锄,休息辄诵读,其精如此。”
52、这本书是对成语知识的积累和展示。作为传统文化,成语来源范围广,有的源于古代神话,有的源于前人故事,有的来源寓言故事,有的源于古人语句,还有的来源群众的口语、谚语等。所以,有些成语中的字的含义和现在不同,有的则发生了改变。这就需要先了解成语中各个字的意思和整个词语的意思。在讲解成语时,作者先释字,再释词,接着追本溯源,讲述成语的发展变化过程,用生动的经典历史故事再现成语的原始含义。每个成语后面搭配例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正确应用。例句后面配以简洁的漫画,幽默深刻的解读,让成语的各个功能全面地呈现出来。对于中小学生的学习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参考资料。
53、语出《庄子·外篇·骈拇第八》:“臧与谷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问臧奚事,则挟策读书,问谷奚事,则博塞以游。”
54、程门立雪:冒着大雪在程颐的门前站着,形容尊师重道,虔诚求教。
55、此典一般以“负薪”或“负樵”的形式出现。有时,此典也用来形容未遇时的贫居生活。
56、 万世师表:万世:很多世代,非常久远;师表:表率。值得永远学习的榜样。
57、出处:出处:宋·无名氏《张协状元·开场》:“真个此人朝经暮史,昼览夜习,口不绝吟,手不停披。”
58、此典的其它形式有:“下帷(帏)”、“下书帷”、“闭户垂帷”、“垂帷闭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