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何天炯遗著有《革命史衡》、《山居一年半》、《无赫斋诗草》、可惜前二种己遗失不传。《无赫斋诗草》是他的次子何承天搜集他平生所作大部分诗词,于一九三七年刊行于世。
2、 南凤世家书香,父疑吾,字心吾,明代万历年间岁贡生,母刘氏。
3、(1)(晋)傅玄:马先生传,见《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晋文》卷中华书局,19(关于马的历史人物)。
4、 1903年秋,何公博鼓励和支持其堂弟何天炯(字晓柳)东渡日本留学。他认为救国必须从兴办学校发展教育着手,于1904年辞去同文学堂教师职务,与邑贤罗幼山、肖会长、陈少岳、罗则桓等在兴宁县城创办兴民学堂(即现在兴民中学前身)。同年冬,又在原乡与陈少岳、何子渊等人创办“石马两等小学堂”,开兴宁办新学之先河。
5、李晓武代表市委、市政府对马平定同志对河津革命事业作出的贡献致以崇高敬意和深切缅怀,对马陇生女士及其家人无私奉献的精神表示衷心感谢!他说,马平定同志为河津的革命和解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遗物和事迹是非常珍贵的红色资源,不仅丰富了河津d史资料,对做好河津革命传统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回去后,一定把马平定同志革命遗物妥善保管,陈列布展,讲好他的故事,让捐赠遗物“活起来”,让更多的人学习马平定同志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敢于斗争甘于奉献的共产主义精神,让这些精神在河津一代一代传下去,凝聚为河津高质量转型发展的不竭动力。
6、 在领方县城逗留时,马伏波没有忘记曾经紧随他身边的裨将戴仁。他亲临戴仁将军牺牲的现场,一方面是了解当时的战斗情景,另一方面是体察当地的民情。老百姓告诉马伏波说,戴仁将军作战非常英勇,他带的兵纪律严明,所到之处秋毫无犯。马伏波听后感触良多,他告诉他们说,戴仁将军出身于耕读之家,别看他骑在马上是一名威风凛凛的年轻将军,可是他下了马却是一名文质彬彬的儒生,平时装束为“博带褒衣、革履高冠”,身上虽常有佩剑,但手中总爱拿着书本。
7、马良与诸葛亮关系友善,曾奉命出使东吴,受到孙权恭敬接待。章武元年(221年),刘备称帝,建立蜀汉政权,任命马良为侍中。章武二年(222年),刘备东征东吴,派马良招纳五溪少数民族。同年,刘备在夷陵之战中兵败,马良遇害身亡。
8、马钧对中国的贡献,虽然没有被封建贵族所重视,但他的发明创造却得到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欢迎,一千多年来,他的功绩和美名一直被劳动人民所传颂。
9、马钧在手工业、农业、军事等方面有很多发明创造,是三国时代最优秀的机械制造家,就是在中国古代几千年的历史当中,也不多见,堪称一代机械大师,当时,有位叫傅玄的文学家曾称赞他说:"马先生,天下之名巧也。"但由于封建统治阶级腐败没落,马钧的许多发明创造没有得到重视。他的一生,从少年到老年,一直不得志,虽然他曾作过给事中官,但他的工作仍然受到阻挠和蔑视,技巧一直未得到顺利发展的机会。尽管文学家傅玄曾几次在魏国贵族安乡侯曹义、武安侯曹爽那里推荐他,也还是没有受到重视。傅玄对此感慨颇深地说:"马先生的巧,虽古时的公输般(鲁班)、墨翟,以及汉代的张衡,也比不过,但公输般和墨翟都能见用于时,张衡和马钧的一生却不能发挥其长,真是最可痛心的事。"傅玄的话道出了在封建社会里多少发明家被埋没了的事实。
10、 1905年春,他的堂弟何晓柳回家探亲,公博为了寻求救国真理,即随何晓柳东渡日本,进入东京早稻田大学业攻读政治法律,同年秋加入同盟会,矢志推翻满清王朝,并被孙中山先生任命为同盟会广东支部长长(见邹鲁编著《国民d史稿》),为国民革命做了许多重大的工作。
11、△马辛春,河北省巨鹿县人,海军中将军衔。1938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d。1940年2月参加八路军。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海军舰艇司令员,海军烟台基地司令员,海军参谋长,海军北海舰队司令员,济南军区副司令员兼北海舰队司令员。1988年9月被授予海军中将军衔。
12、槐花粉工艺|精神病患者自述|宾阳女皮匠|黎塘女工|山村生儿|宾阳女大学养猪|一代美女林黛|宾阳乡愁|张翔宇|周柏林|李再江|宾阳消防MV|宾阳联合国维和警察|思陇痴情男|宾阳大学生打工|宾阳大力士|宾阳母亲卖串串|乡村医生九妹|冠军邓雨欣|d员邓四书|谭湘光|刘三姐黄美秀|阿梦|小学生陆世运|101岁老奶奶|陈倩倩|劳雪娥|汪小菲|万能杂货铺
13、 做为马姓后人,有权利,有义务为马安良说句实话,公道话!告诉你一段鲜为人知的真实故事,告诉你一个真实的马安良。在虎头老人们,提起马安良,好多都举拇指。马安良戎马一生,从小立志报国,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在外面骑大马,带护兵,前呼后拥。但只要是回家,离寨们有2里地,就下马牵马进村,平易近人,对家乡做了很多好事。谈及d政之事,由于马公政治目光短浅,错过了大好时机,共产dd证遗失是马公终生之憾事! 据其长女所述,共产d刘姓之女曾数次劝其入d,进步书籍收藏许多,因惧怕国民d知道,藏于红薯窖中。一日,有一共产d张姓政委劝马公入d,被土匪抓住,马公闻讯后,立即将此人接至家中,后送此人度过黄河。共产d要员秦慕伟,胡耀邦南下,马公将二人接至家中吃饭后发行,此于谋书中所述。 马公一生救下的共产d人,不下数十人,被枪毙后, 听说才有人出来说话,可叹!
14、马世龙,字苍元,宁夏人。由世职举武会试,历宣府游击。
15、天启二年抉永平副总兵。署兵部孙承宗奇其才,荐授署都督佥事,充三屯营总兵官。承宗出镇,荐为山海总兵,俾领中部,调总兵王世钦、尤世禄分领南北二部。三年正月赐尚方剑,实授府衔。承宗为筑坛拜大将,代行授钺礼,军马钱谷尽属之。寻定分地,世龙居中,驻卫城,世钦南海,世禄北山,并受世龙节制,兵各万五千人。世龙感承宗知已,颇尽力,与承宗定计出守关外诸城。四年,偕巡抚喻安性及袁崇焕东巡广宁,又与崇焕、世钦航海抵盖套,相度形势而还。叙劳,加右都督。
16、△马 宁(1922-2010),河南省沁阳县紫陵镇长沟村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一航空学校毕业,大专学历,开国少将。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d,同年参加八路军。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洗礼,新中国成立后,历任空军第1军副师长、师长、副军长、军长、兰州军区空军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员。1964年4月晋升空军少将军衔。他是空军第三任司令员,前两任是刘亚楼上将、吴法宪中将,他也是第一位会驾机飞行的空军司令员,任飞行师长时,他参加了我军历史上第一次陆海空三军协同作战:一江山岛战役。曾是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d第十届中央委员。
17、 或许是受到“巾帼奇葩”征侧的影响吧,马援在交趾也干了一件很奇葩的事,那就是“立铜柱”。这铜柱立在今天越南中部的顺化市,当时属于汉朝交趾刺史部管辖的日南郡范围。马援追击都羊到这里时,发现这里地广人稀,宜居条件却十分优越,于是他在此地新设立一个县叫象林县,将战后流离失所的人集中安置在这里,并留下部分不愿北归的士兵。同时,为了郑重申明大汉领土的主权神圣不可侵犯,马援特意选择在此地的山南海角各树一根高大的铜柱,上面还刻有字。其中海角那根刻有十六字:“金银汗出,铁马蹄坚。子孙相连,九九百年。”这是写给他的后世子孙们看的,让他们以此为荣耀。另有一根仅刻六个大字:“铜柱折,交趾灭”。这是写给当地恶人看的,目的是警示他们这是中华领土,要安份守己,不要心存异念,更不要践踏界线。
18、 映柳为人,生活十分俭朴,清贫刻苦,严以律己。他在外做了十年官,从没有携带家眷,经常穿粗布黑衣,着草鞋,好像一个教蒙馆的老头儿,但他对风教道义,却十分重视,对生平交游的老师、朋友、念念不忘。给他授业的老师何遂,是一个贫寒的读书人,八十岁了,以岁贡生被派担任广东始兴县的训导,映柳给他亲自筹办旅费,并护送他赴任。当时的人都十分钦佩重视情义。六十五岁时,在家逝世。
19、然而,这种设计却遭到地图学家裴秀的讥笑和发难,但得到文学家傅玄的理解和支持。傅玄对安乡侯曹羲说,马先生要制造的是国家之精器、军队之要用,只要费一点木材,用两个人,就能制造,不妨试验一下,免得埋没有用的东西。曹羲接受了这个建议,并把情况转告给武安侯曹爽。但曹爽未予理睬。对此,傅玄感慨地说,试验一下,本来是极易办到的事,马先生是有名的巧人,尚且不受重视,何况那些怀才的无名之辈呢?
20、东汉文士,学问好,才气又高,文章动人。马良还有四个弟弟,也是当时的才子,他们兄弟五个中马良最才高,他眉毛花白,人们说:“马氏五常,白眉最良。”
21、 留在岭南期间,马援的善后工作成绩斐然,其中最有政治含金量的是他亲自修改交趾的律法。他以高超的智慧和巨大的努力,将大汉律法与交趾风俗习惯有机地对接起来,凡是有矛盾冲突的地方全部加以修改和理顺。这为后来交趾地区几百年的长治久安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22、马援,东汉名将。字文渊,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曾为新莽新城大尹(汉中太守),后依附陇西隗嚣,终归刘秀。
23、 一九一六年,袁世凯称帝,何天炯与执信等密谋讨袁,事败,避居海外,袁世凯悬赏十万元缉捕何天炯与朱执信。
24、 何天炯,字晓柳,本区新群乡人,是我国民主革命的先躯,他早年受到维新思想影响,深恨满清的封建统治,向往民主政体,1903年,他毅然剪掉发辫,东渡日本留学,攻读政治,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在日本时,他先后结识了孙中山、黄兴、秋瑾、章太炎、廖仲恺、朱执信、清精卫、胡汉民等人。
25、原来的织绫机五十根经线的五十蹑,六十根经线的六十蹑,综控制着经线的分组、上下开合,以便梭子来回穿织;蹑是踏具。马钧统统将其改成十二蹑。经过这样一改进,新织绫机不仅更精致,更简单适用,而且生产效率也比原来的提高了五倍,织出的提花绫锦,花纹图案奇特,花型变化多端,受到了广大丝织工人的欢迎。新织绫机的诞生,是马钧一生中最早的贡献,它大大加快了中国古代丝织工业的发展速度,并为中国家庭手工业织布机奠定了基础。
26、 南凤逝世后,他的门徒印致在普济山建塔一座,在塔内安葬南凤的骨骸。当年神光山南凤的僧徒也在曹源寺右边修建南凤的衣冠冢,安葬南凤的的发爪、法器遗物。
27、 何南凤,兴宁石马马下乡人,字道见,家名觉从,号知非,又号雷山,又称半僧先生,初堂老人,牧原和尚,跛足道人。明代万历十六年(1588)生,清代顺治八年(1651)卒,终年六十五岁。
28、 历史往往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就连来过咱们宾阳的英雄豪杰也是如此。稍为留心一下就会发现,在莅临宾阳的历史名人中,第二位叫路博德,三是位伏波将军;而第三位叫马援,也是位伏波将军,俗称马伏波,其知名度远超路博德。大家熟知的“马革裹尸”和“老当益壮”等成语,均源于这个叫马援的伏波将军。这两位古代英雄都属于战神级的人物,他们不仅军衔名号相同,而且领受的使命也相同,两人都是肩负平叛的使命而来到岭南,来到粤西,并来到咱们宾阳的。
29、号东篱,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散文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戏曲创作方面,马致远在音乐思想上经历了由儒入道的转变,在散曲创作上具有思想内容丰富深邃而艺术技巧高超圆熟的特点,在杂剧创作上具有散曲化的倾向和虚实相生之美。
30、马岱:扶风茂陵人。三国时期蜀汉将领。早年追随马超大战曹操,反攻陇上,围攻成都,汉中之战等。
31、(远逝的老汝州)汝州北城门图片——2007年---2011年
32、(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33、《马钧传》,选自裴松之注《三国志-杜夔传》的注文。傅玄(217-278),字休奕,泥阳(今陕西耀县东南)人,三国魏末到晋初时的思想家。曾撰又《傅子》一书,现已失传。《马钧传》所记述的马钧,是三国时魏国人,中国古代有名的科学家,擅长发明创造和革新机械。
34、据《后汉书·张让传》记载,东汉中平三年(公元186年),毕岚曾制造翻车,用于取河水洒路。马钧在京城洛阳任职时,城内有地,可辟为园。为了能灌溉,他制造了翻车(即龙骨水车)。清代麟庆所著的《河工器具图说》记载了翻车的构造:车身用三块板拼成矩形长槽,槽两端各架一链轮,以龙骨叶板作链条,穿过长槽;车身斜置在水边,下链轮和长槽的一部分浸入水中,在岸上的链轮为主动轮;主动轮的轴较长,两端各带拐木四根;人靠在架上,踏动拐木,驱动上链轮,叶板沿槽刮水上升,到槽端将水排出,再沿长槽上方返回水中。如此循环,连续把水送到岸上。马钧所制的翻车,轻快省力,可让儿童运转,“其巧百倍于常”,即比当时其他提水工具强好多倍,因此,受到社会上的欢迎,被广泛应用。直到20世纪,中国有些地区仍使用翻车提水。
35、 1907年同盟会为了发展广东的革命力量,特饬何公博、朱执信、高剑父等会员回到广州,在广府中学堂及两广方言学堂担任教师,籍以宣传革命,发展组织。黄花岗之役,一些d人在失败后曾躲避于方言学堂,在何公博的掩护照顾下得以脱险。有一说黄克强先生在事败后也先到方言学堂,然后化装潜到河南(即珠江南岸)徐宗汉(同盟会女会员)家里。再由徐宗汉掩护脱险转赴香港。
36、 南凤性至孝,自谓“会元及第之念,幼长怀之,参禅看破。只因会试欠债,思得一薄宦以偿,再以慰老母殷望”。但他终未做官,晚年思念“老母在堂,杖履归省,依依亲舍者数年。”
37、 这两个女人是一对姐妹花,是两朵带刺的岭南玫瑰,姐姐名叫征侧,妹妹名叫征贰。她们的父亲是汉朝交趾郡的雒将,也就是交趾当地的部族首领兼地方武装头目。姐妹俩从小就喜欢舞刀弄枪,不爱红装爱武装。征侧刚结婚,但婚后依然醉心于兵法,对家务毫无兴趣。她的老公是个高颜值低智商的公子哥,名叫诗索,可他名不符实,连一首诗都不会念,更不用说写了。这位不懂诗为何物的贵族帅哥,却从小过着歪诗般的散漫生活。用今天的话来说,他衣食无忧,财务自由,时间自由,什么好玩玩什么。黄昏之后,他一吃完晚饭就老找借口出门溜达,尤其喜欢去逛夜店。
38、(译文)先生看到诸葛亮设计的连弩,说:“这东西巧是很巧,但还不顶完善。”他说,他可以做出一种连弩,发箭的效率能增加五倍。又认为发石车效果差,如果敌人在城楼边挂起湿牛皮,发过去的石子碰上牛皮就滑落下来,发石车又不能连续发射。他想制作一种轮子,挂上几十块大石头,用机械转动轮子,轮上悬石的绳子按一定节奏断掉,石子抛射到敌人城楼,可以迅速地接连抛射。他曾经试验用个车轮挂上几十块砖头瓦块,可以抛射到几百步远的地方去。
39、为博士居贫,乃思绫机之变,不言而世人知其巧矣。钧为给事中,与常侍高堂隆、骁骑将军秦朗争论於朝,言及指南车,二子谓古无指南车,记言之虚也。於是二子遂以白明帝,诏钧作之,而指南车成。钧见诸葛亮连弩,曰:‘巧则巧矣,未尽善也。’言作之可令加五倍。又患发石车,有裴秀者,上国之士也,精通见理,闻而哂之。乃难钧,钧口屈不对。裴子自以为难得其要,言之不已。傅玄驳之。安乡侯曹羲与秀同,后服钧,告武安侯曹爽,武安侯忽之,不果试也。
40、楼阁界画精工,且加衬染。喜作边角小景,世称“马一角”。人物勾描自然,花鸟常以山水为景,情意相交,生趣盎然。与李唐、刘松年、夏圭并称“南宋四家”。
41、靠指南车辨别了方向,终于打败了蚩尤。又传说3000年前,远方的越裳氏(在今越南)派使臣到周朝,迷失了回去的路线,周公遂制造指南车相赠,以作为指向工具。这些故事,虽然是传说,特别是蚩尤作雾,更是一种神话,但是中国指南车的发明,实在是极为久远的事情。东汉时期,伟大的科学家张衡就曾利用纯机械的结构,创造了指南车,可惜张衡造指南车的方法失传了。
42、 马援离开宾阳很久很久之后,当地百姓仍然念念不忘这位一生忠公为国而矢志“马革裹尸”的伏波将军,尤其无法忘记战死在宾阳土地上的戴仁将军。据史料记载,宾州士民在戴仁将军牺牲的地点——王明山口老鹰山腹,为戴仁建了一座庙,并根据马伏波曾经描述的形象而取名为“博带庙”。这个庙在宋朝时就已经存在了,虽历尽千年沧桑,至今仍香火旺盛。因该庙所处的地形地貌很象一朵莲花,所以又称“莲花庙”。经近年来的重新修建,其规模与格局已今非昔比。每月的农历初一和无论是风和日丽还是刮风下雨,前来该庙祭拜的香客总是熙熙攘攘,络绎不绝。
43、 一九二五年三月,孙中山在北京逝世,噩耗传来,天炯悲痛万分,由于心力交瘁,遂病入膏肓,于同年七月逝世于广州博爱医院,终年四十九岁。
44、(译文)他住在京师,城里有地可以种植菜蔬,但愁的是近旁没有水可以灌溉。先生就制作了翻车,叫年轻人(童儿:年轻人)转动它,汲来的可以自行倒出流到地里,翻车里外转动,效率大大超过平常水车。这是第二件奇妙的事情。
45、(译文)有位裴先生,是京师的著名人士,见识精深,听到先生的事情,就讥笑他。他去到先生那里和先生辩论,先生被他说得没法应对。裴先生自以为击中先生要害,不停地滔滔议论。傅先生对裴先生说:“您的长处是会讲话,短处是没有巧思。马先生的长处是有巧思,短处是不会讲话。用您的长处,攻他的短处,当然他不能不屈服了;但如果用你的短处,去较量他的长处,那您一定有许多不理解的地方。机巧之类,是天下极微妙精深的事情,您并不理解还要不停攻击,那攻击的内容,一定离题万里了。他内心并不同意您,但嘴上又说不过,这就是马先生不再应对你的责难的原因了。
46、字孟起,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人,汉末凉州(今甘肃武威)军阀、三国时期蜀汉名将。
47、 一九二一年,孙中山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时,又派何天炯为驻日全权代表,由于天炯过去与日本朝野人士有密切往来,乃派他出任使节,以便更好地发挥他的外交才能,使中国革命获得日本人民更多的支持。后来,天炯回国担任总统府最高顾问,当陈炯明叛乱,围攻总统府,孙中山处于危难之时,天炯焦急万状,曾迂回火网,冒枪林弹雨,潜行至沙面,拟以私人关系商请英国领事以正义行动协助孙中山脱险。后来听到孙中山安全登上水丰舰才放心下来。
48、讲述著:马敏芝,馬毛立,马书有,撰文:马宗伟
49、 马公与谭子部之战,坉属私人恩怨。1940年因马公与谭子部争夺师长之职,被谭扣留。其贴身护卫刘殿宽舍身相救,方才脱身。从此马公与谭结下了不世之怨。1944年8月因不敌谭部攻击,节节败退。8月24日,谭部人马已攻进虎摇头南坡上,眼看一村百姓要被祸害,马雪桥挺身而出,乘船渡汝水至郏县,请来军队,以解虎摇头众乡民之危难。谭部闻讯调来伪军,吓的溃不成军。1944年9月攻下半扎街后,其属下王振太对部下约束不严,使其烧杀抢掠,无恶不做。小股土匪亦冒马安良之大名抢掠。至使马公名誉扫地,解放后在半扎街枪决!马朝志与临汝县长张伯祥是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