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内容丰富、全面,前后两大部分,一纵一横,反映了清代学术发展的来龙去脉和各个方面。
2、与其做官,不如开剃头店。与其在部里拍马,不如在水果摊子上唱歌。
3、梁启超所处的时代,政治局势晦暗不明,不做官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4、这样一个孩子,跟家庭培养的关系,一眼可知。
5、他自认是一个主张趣味主义的人,还开玩笑说,倘若用化学划分‘梁启超’这个东西,把里头所含一种元素中‘趣味’的抽出来,只怕所剩下仅有个零了。
6、维新变法失败后,梁启超只身逃亡日本,在极为混乱的局势下,李蕙仙独自在广东老家侍奉双亲,主持家政,照顾梁氏亲属,度过了一段艰难的日子。
7、梁启超(1873年2月—1929年1月),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倡导新文化运动,支持五四运动。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8、倘若从政,“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的态度,是浪漫一点的说法。(梁启超简介资料)。
9、当时国内时局动荡,给留学归来的年轻人带来困扰。这一点,在梁思成归国前,梁启超就先给他做好思想铺垫。
10、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梁启超简介资料)。
11、我又很相信我的孩子们,个个都会受我这种遗传和教训。”
12、1920年代,梁启超倾注全部热情的三十场讲演:关于教育的出路,和青年的自救。这些问题依然是我们现在关注的焦点,梁启超的声音跨越了一百年,如今听来格外温暖、振聋发聩。
13、1891年,梁启超、陈千秋等人请康有为在广州长兴学里万木草堂讲学。康有为强调“逆乎常纬”,独辟新路。其讲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与传统规矩不同。
14、那就是,我们以家长的身份爱孩子,但在成为家长之前,我们首先自己要立得住,要找到自己的安身立命所在。
15、《政治学原理》教材上咋说来着?小青把教材上的话翻译一下——政治就是利益分配。
16、在美国留学期间,梁思成注意到,欧洲各国对本国的古建筑都有系统的整理和研究,都写有本国的建筑史。但作为东方古国的中国,却没有自己的建筑史,这让他感到悲哀。
17、梁启超在清华讲国学,就带着梁思成,随时言传身教。梁启超写满一黑板就呼唤:“思成,擦擦黑板!”他就跳上台去,把黑板擦干净。
18、梁启超,近代著名思想家、学者、作家、政治活动家。与康有为一起主导了戊戌变法,名满天下;其文字不论内容属于政论还是文化教育,均脍炙人口,万人传颂。在很多学术领域均有开创之功,并创获甚丰。其对于传统文化特别是修身之学浸润很深,后期致力于提倡以传统的修身之学充实国民教育。
19、毛泽东:梁启超一生有点像虎头蛇尾。他最辉煌的时期是办《时务报》和《清议报》的几年。那时他同康有为力主维新变法。他写的《变法通议》在《时务报》上连载,立论锋利,条理分明,感情奔放,痛快淋漓。加上他的文章一反骈体、桐城、八股之弊,清新平易,传诵一时。他是当时最有号召力的政论家。
20、梁启超及其子女所处的时代,时局动荡,各种思潮涌动,内乱外忧不断。
21、梁启超子女所生活的年代,包办婚姻尚未退出历史舞台,新的婚姻缔结方式,也还没有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22、自信与骄傲有异;自信者常沉着,而骄傲者常浮扬。
23、他主张尽性主义,鼓励孩子发展自己的兴趣,“将自己的天才尽量发挥,不必存一毫瞻顾,更不可带一分矫揉。”
24、玛志尼,是意大利三杰中的魁首。因为国家的事被判罪,逃窜到其他国家。于是创立一个会,叫做“少年意大利”。全国有志之士,象云涌雾集一般响应他。最后终于统一复兴旧邦,使意大利成为欧洲一大强国。意大利,乃是欧洲的第一老大帝国。自从罗马帝国灭亡后,全国土地隶属于教皇,政权却归之于奥地利,这大概是所谓衰老而濒临于死期的国家了。但产生一个玛志尼,就能使全国变成少年意大利,何况我们中国确实处在少年时代呢!堂堂四百多个州的国土,凛凛然有四万万国民,难道就不能产生一个象玛志尼这样的人物吗!
25、小青认为,做官这件事本身,于成全自己的人性,实是无益。
26、变法失败出逃,梁启超先逃日本,再到檀香山,在这里,梁启超收获了自己的爱情。当时,任过他翻译的小学教师何蕙珍刚刚20岁,模样俊俏,学识渊博,中、英、粤语皆精通,在翻译的过程中,何蕙珍渐渐爱上了梁启超,当时有人在报纸上发表文章对梁启超不满,何蕙珍竟写匿名文章支持梁启超,让梁启超十分感动。
27、梁启超是广东新会人,出生于本地乡绅家庭,既非名门,家底亦不是特别丰厚,好在梁启超从小聪慧,才学精进。1889年,年仅17岁的梁启超参加广东乡试,考了全省第八名,中了举人,主考官李端棻慧眼识才,看中了年轻才俊梁启超,便主动伸出橄榄枝,将自己的堂妹李蕙仙许配给梁启超。
28、有一年梁启超到广州拜见两广总督张之洞。梁启超锐意改良,对张之洞寄予极大的期望。张之洞拿着投刺(拜贴),见落款为“愚弟梁启超顿首”,大不高兴,于是出联刁难:“披一品衣,抱九仙骨,狂生无礼称愚弟。”这上联高傲无礼,且拒人于千里之外。梁启超则气度不凡,坦然对出下联,请来人回送张之洞。联文是:“行千里路,读万卷书,侠士有志傲王侯。”对答不卑不亢,有理有据,文字高雅硬朗,气势慑人。张之洞一看,马上出衙迎接,大有相见恨晚之意。
29、又如认为清代学术的主流和特色是古典考证学,这种把握是准确的;但又把考证学兴盛的清代视为中国之文艺复兴时代,则在实质上偏离了实际情况。如前所说,清代考证学派在意识形态上并未超出封建主义范畴。
30、★当时深受其影响的“新新青年”有:梁漱溟、钱穆、贺麟、唐君毅、周恩来、梁实秋、徐志摩、张荫麟、周传儒、吴其昌、陆侃如、刘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