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孔子说:“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季氏》(论语名言名句大全解释)。
2、(讲解):君子懂得的是义,小人懂得的是利。
3、四海之内皆兄弟也。(《颜渊》)天下的人都是自己的兄弟。
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5、(原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颜渊》)(直译)自己不愿意的事,不要施加给别人。(意译)凡是自己不愿意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6、 (赏析)希望做到能够让老人得到安顿,让朋友对自己信任,让年轻人对自己怀念。
7、当仁不让于师。(《卫灵公》)面对仁德对老师也不要谦让。
8、译文:孔子说:“君子襟怀坦白,小人则经常愁眉不展。”
9、君子食无求饱,……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摘孔子《论语》
10、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11、(原文)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述而》)(直译)学习知识从不满足,教诲别人从不懈怠。(意译)一个谦虚的人学习知识从来不会满足,一个敬业的人教诲别人从来不会懈怠。
12、(释义)孔子说:“君子有三件事情应该警戒:青少年时期,血气还未养成,要警惕不可迷恋女色;到了壮年时期,血气正在旺盛,要警惕不可争强好胜;等到年纪变老,血气已经衰退,要警惕不可贪得无厌。”
13、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摘孔子《论语》
14、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译)只传述(旧的文化典籍)而不创作(新的),相信而且喜爱古代的文化典籍。
15、(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满意,居处不求恬静,勤勉做事而说话谨慎,到有贤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16、古之学者为己(所谓为己之学),今之学者为人。
17、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有所建树,四十岁遇事不困惑,五十懂得了自然规律,六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随心所欲,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18、译文:孔子说:“听到马路消息就到处传播,那是违背道德的。”
19、(讲解):到了一年最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凋谢的。
20、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讲解):三军中可以夺取统帅,但是不可能强迫改变一个平民百姓的志向。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21、译文:孔子说:“整天吃饱了饭,一点心思也不用,是没有出息的!即使做点下棋一类的游戏,也比闲着毫不用心
22、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
23、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讲解):君子胸怀坦荡,无忧无虑;小人心胸狭隘,常常忧愁哀戚。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讲解):不怕别人不了解我,怕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讲解):君子如果不自重,就没有威严,(别人也不会尊重你),学习的知识就不会扎实。做人重要的是讲求忠诚,守信用。不要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如果犯了错误,就不要害怕改正。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讲解):自己要在社会上自立,就要使别人能在社会上自立;自己要在社会上通达,就要别人也能在社会上通达。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讲解):名分正当,说话才能合乎情理,事情才能成功。指做事、说话必须理由正当而充足。
24、(讲解):古代读书人学习的目的,在于修养自己的学问道德(然后去为国家、人民服务),现在读书人学习的目的,在于给别人看(希望得到别人的赞美和任用)。
25、(讲解):看见贤人就应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则应在内心自我反省有无类似缺点。
26、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27、(赏析)这是孔子的话。他以北极星受众星拱卫为喻,阐明国君为政之要当以仁德为本,这样人民便会像众星拱卫北辰一样,归顺于他。
28、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摘孔子《论语》
29、译文:孔子进入周公庙,遇事都要问这问那。有人便说:“谁说叔梁纥的儿子懂得礼呢?你看他进了太庙,遇事都要问
30、? 中秋节手抄报素材模板、好词好句,赶紧为孩子下载收藏备用!
31、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32、(不愿意别人加给自己的,也不要加给别人。)
33、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4、(释义)孔子说:“君子喜欢成全别人的好事,不喜欢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却与此相反。
3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举一反三)
36、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37、解释: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38、(讲解):君子不要像器具一样(只有一种固定的用途,要在任何环境都能发挥君子的作用)
39、孔子说:“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d。”——《卫灵公》
40、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译文: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41、译文:孔子说:“君子严格要求自己,小人严格要求别人。”
4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讲解):读书的人不可不抱负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重任在身而路程遥远。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讲解):三军中可以夺取统帅,但是不可能强迫改变一个平民百姓的志向。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43、译文:孔子说:“爱护他,能不叫他勤劳吗?忠于他,能不开导他吧?”
4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举一反三)
45、(原文)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述而》)(直译)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意译)品行好的人光明磊落心胸宽广,品行差的人多行不义经常忧愁。
46、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出自春秋孔子《论语·为政篇》
47、解读;一个读书人不可以不志向高,意志坚,因为责任很重,而奋斗的路很长。
48、(讲解):(教学生)不到他苦思冥想怎么也弄不明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告诉他(四方形)的一个角,他不能由此推出另外三个角,就不再往下教他(新知识)了。
49、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50、(君子想的是怎样推行仁德,小人想的则是怎样得到一个安逸之处;君子想的是怎样才能不触犯刑法,小人想的则是怎样才能对自己有利。)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摘孔子《中庸》
5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译)孔子说:“见到贤人,就应该想到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要反省自己。”
52、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颜渊》)君子成全别人做好事,不助长别人做坏事。
53、(意译)一个谦虚的人学习知识从来不会满足,一个敬业的人教诲别人从来不会懈怠。
54、(赏析)遇到不好的事情,我们往往想让别人来承担,但是若站在别人的角度想想,不管谁来承受结果,其最后的性质是不会变的。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从自己的利与害想到对别人的利与害,多战在对方的立场想想,这应该是我们终身奉行的做人的原则。
55、(讲解): 一个人的高尚的品质和外在的表现一致,然后才能成为君子。
56、(直译)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情吗?
57、白话文释义:说话一定守信,做事一定有结果,这是浅薄固执的小人吗!或许也可以算是再次一等的士吧。
58、(讲解):早上懂得了真理,晚上就死去,也是可以的(爱真理胜于爱生命)。
59、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公冶长》)
60、译文:孔子说:“三军统帅可以被人夺去,一个普通老百姓立定的志向却是很难强迫改变的。”
61、(讲解):早上懂得了真理,晚上就死去,也是可以的(爱真理胜于爱生命)。
62、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译文:君子坦荡而不骄狂,小人骄狂而不坦荡。
63、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
64、(讲解): 一个人的高尚的品质和外在的表现一致,然后才能成为君子。
65、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述而》)学习知识从不满足,教诲别人从不懈怠。
66、(原文)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颜渊》)(直译)君子成全别人做好事,不助长别人做坏事。(意译)品行好的人成全别人做好事,不助长别人做坏事。
67、(释义)孔子说:“见到贤人,就想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在内心自我反省有没有他那样的毛病。”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68、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69、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颜渊》
70、(释义)孔子说:“君子严格要求自己,小人苛刻要求别人。”
71、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译)孔子说:“君子总是心胸平坦宽广,小人经常忧愁悲伤。”
7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我每天三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做事,是否尽心、忠实?和朋友交往,是否真诚?对老师所传授的知识,是否认真复习?
73、当仁,不让于师。译文: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
74、译文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小人忧愁悲伤。”
75、(讲解):君子懂得的是义,小人懂得的是利。
7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原)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译)子贡问:“孔文子凭什么获得‘文’的谥号?”孔子说:“他聪敏又好学,向比自己学问差的人请教时,不觉得没面子,所以称为‘文’。”
77、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78、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79、(尊崇贤人,不重女色;孝敬父母能够尽心尽力;侍奉君主能够舍生忘死;与朋友交往能够做到说话讲信用。这样的人,虽然说没有学习过做人的道理,但我却认为他学过了。)
80、(赏析)大凡圣贤哲人,必是对真理有着极为热烈的追求,一生都在追求心中那个崇高的目标。而一旦获得了这个真理,人生也就没有什么遗憾了。
81、(赏析)这是曾子的话。他告诫人们,使“民德归厚”的做法,要从“慎终追远”做起。注重丧祭,目的是强调仁、孝。仁、孝,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有了仁、孝,民间的风习就自会淳厚,而不是刁顽。
8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讲解):我每天都要从多个方面检查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办事情,是否忠实呢?与朋与交往,是否有不真诚的地方呢?老师传给我的学业,是否复习了呢?
83、 孔子说:君子中没有仁德的人是有的,而小人中有仁德的人是没有的。
84、译文孔子说:“君子帮助人取得成绩,不促使人陷入失败。小人相反。”论语经典名句及翻译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8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译)孔子说:“(教学生)不到他苦思冥想而仍不能领会时,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时,不去启发他。不能举一例就理解其他类似的问题,就不要再重复去教他了。”
86、译文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87、(释义)遇到贤达之人,就应该向他学习,看见不是贤达的人,就应该反省自己的过失。
88、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译)只传述(旧的文化典籍)而不创作(新的),相信而且喜爱古代的文化典籍。
89、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90、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子罕》)后生是值得敬佩的,怎么知道他的将来不如现在呢?
9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故知新)(讲解):温习已知的旧知识,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
92、(释义)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处不求安宁,勤勉敏捷的做事,谨慎地说话,又能经常向有道的人学习来纠正自己的错误,这样就可以算是好学了。
93、细心的家长会发现《论语》中的语句经常出现在小学语文课本日积月累中,可见,《论语》名句积累背诵对小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94、? 人民日报整理:100句对偶佳句,堪称中国史上最高水准,用在作文里无敌了!
95、注释:君子团结而不勾结,小人勾结而不团结。
96、(释义)知道它,不如喜爱它。喜爱它,又不如以它为乐。
97、(讲解): 一个人的高尚的品质和外在的表现一致,然后才能成为君子。
9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