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释义:减去一部分:减少人员。减少麻烦。工作中的缺点减少了。
2、你想一想为什么他会是大家交口称赞的人物,而你不是呢。(交口称赞的拼音)。
3、(解释): 碑:指记功碑。所有人的嘴都是活的记功碑。比喻人人称赞。
4、唐·韩愈《柳志厚墓志铭》:“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们下,交口荐誉之。”
5、;交口称赞(jiāo kǒu chēng zàn):交口:众口一词。异口同声地称赞。
6、口诀 ( kǒu jué )根据事物的内容要点而编成的念起来顺口、便于记忆的语句。
7、反义词:唾骂、批评、谴责、责骂、责备、指责、斥责。
8、(解释): 碑,记功的石碑;皆,都是。所有人的嘴都是活的记功碑。比喻(高尚的行为)人人普遍称赞。
9、;风雨交加(fēng yǔ jiāo jiā):大风暴雨一齐袭来。形容天气十分恶劣。
10、释义:犹言交臂失之。比喻遇到了机会而又当面错过。
11、小青对每位客人都以礼相待,受到了大家的交口称赞。
12、(语 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13、译文:那些公卿贵人争着想让他成为自己的门生,异口同声的推荐赞誉他。
14、 (解释):交:一齐,同时。异口同声地称赞。
15、成语解释 交口:众口一辞。异口同声地称赞。
16、读音:jiāo kǒu chēng zàn
17、(拼音): jiāo kǒu chēng zàn
18、有口皆碑是一个成语,读音是yǒukǒujiēbēi,意思是所有人的嘴都是活的记功碑。比喻对突出的好人好事一致颂扬。
19、(解释):服:信服。心里嘴上都信服。指真心信服。
20、造句:由于交浅言深,他给自己惹了许多麻烦。
21、(解释): 口碑:比喻群众口头称颂象文字刻在碑上一样;载:充满;道:道路。形容群众到处都在称赞。
22、因为瑶族山歌没有文字,每次卢成学习山歌回到家后,他慢慢唱,蓝连青一字一句用中文和拼音作为谐音,把一首首山歌记在纸上,整理成册。经过多方筹备,以蓝连青家族成员为主要成员的瑶山歌艺术团成立了。
23、蓝连青孝老爱亲的事迹,让整个镇圩乡都兴起了孝老爱亲的和谐风气。蓝连青说,自己之所以这样孝老敬老,是因为小时候受母亲影响。那时候,母亲一家兄弟姐妹多,也同样是大家庭,大家总会把尊老孝老放在第一位。因此,这个家庭能够延续慈孝家风,团结和睦,互敬互爱。
24、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临济宗·南岳下十一世·宝峰文禅师法嗣·太平安禅师》
25、赞不绝口 赞:称赞;绝:停。不住口地称赞。
26、“我妻子个子那么小,梁奶奶可能比她还重,想到她当时有多辛苦,我的眼泪就止不住掉下来。”卢成回忆道。梁奶奶当时患了急性阑尾炎,醒来后,她噙着泪水,紧握着蓝连青的手说:“没有你,我可能就不在这个世上了。”
27、造句:小青对每位客人都以礼相待,受到了大家的交口称赞。
28、造句:听报告时交头接耳唠家常,是很不礼貌的。
29、造句:小青对每位客人都以礼相待,受到了大家的交口称赞。
30、这位售票员阿姨的服务态度很好,受到乘客们的交口称赞。
31、蓝连青把对家人的关心关爱,也延伸到亲朋邻里以及陌生人身上,成就了一种大爱。邻里说起蓝连青,无不交口称赞。
32、造句:听报告时交头接耳唠家常,是很不礼貌的。
33、;金石之交(jīn shí zhī jiāo):交:交情。像金石般坚固的交情。
34、读音:jiāo xiāng huī yìng
35、(汉语释义)交:一齐,同时。异口同声地称赞。
36、 (解释):交:一齐,同时。异口同声地称赞。
37、《元史 王利传》:“利自幼颖悟,弱冠,与魏初同学,遂齐名,诸名公交口称誉之。”
38、一下车,蓝连青便直奔婆婆的房间,打开衣柜,抓了一件厚外套,又风风火火地跑出来,温柔地披在婆婆身上。同村的老太太笑道:“哎哟,你儿媳妇真是出了名的孝顺。你看她手上那袋水果都挂到胳膊上了,东西忘了放,却急着给婆婆加衣服,幸福咯!”
39、(读音):( zàn bú jué kǒu )
40、瑶族同胞素有唱山歌的民风。蓝连青的父母如今均已年逾八旬,是上林县有名的瑶族“歌王”。为了传承和发扬瑶族山歌文化,蓝连青和卢成决定收集散落民间的歌词曲谱和民间故事,并整理出来。
41、(解释):交:一齐,同时。异口同声地称赞。
42、(解释):赞颂之声充满道路。极言称赞者多。
43、 (出自):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九回:“列公,你看只一个长姐儿,也会闹得这等千里逢迎,众口交赞,可见‘声气’这途也不可不走的。”
44、(成语接龙)赞声不绝 连续不断地称赞。形容对人或事物非常赞赏。
45、上了舞台,有了音乐,还得有舞蹈。艺术团里各行各业的人都有,但更多的是农民,从来没跳过舞。蓝连青就到乡中心小学向老师请教,一起编舞,再手把手教给大家。“因为刚开始我们的动作比较笨拙,肢体不灵活,蓝姐像教小学生一样,耐心又细致,我们生活遇到问题,也喜欢向她倾诉。”艺术团成员提到她,没有一个不竖起大拇指的。
46、(出处): 唐·韩愈《柳志厚墓志铭》:“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们下,交口荐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