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王阳明经典名句
1、有地方官员对王阳明这些造假计谋不以为然,他们问王阳明:“这有用吗?”
2、人胸中各有个圣人,只自信不及,都自埋倒了。
3、胜负之决只在此心动与不动。故事背景:
4、学是学去人欲,存天理。从事于去人欲存天理,则自正。
5、王阳明大概是猜透了王艮的心意,于是就借力打力:“你看到满大街都是圣人,满大街的人看你也是圣人。”
6、“省察克治”必须时时去做,事事上也皆可做,能做到主动、自觉地省察、克制自己对外界事物的不正当欲望,就是自我修养。省察与存养本是一物,只是在有事或无事时说法有别。
7、最有深意的就是王阳明的最后一句话——“你看满大街都是圣人”,表明你心中有着无限的包容、友爱和善意;而这样的人,谁不愿亲近?谁不会爱戴?自然“满大街的人看你也是圣人”。而能做到如此,也确实已经是真正的圣人。
8、清代文学家沈复有言:“人生碌碌,竟短论长,却不道枯荣有数,得失难量。”在这物欲横流的时代,人们往往被欲望所裹挟,有人在欲望中迷失自己,堕入深渊,也有人在欲望中披荆斩棘,寻求光亮。“一身报国有万死,两鬓向人无再青”。“中国氢弹之父”于敏隐姓埋名二十八载,不染俗世纷华,以身许国报宏谋,为我国氢弹研究突破作出卓越贡献。他何尝不向往青春的自由多姿,他何曾不留恋妻子儿女在臂弯的温度,他何曾不歆羡荣誉之下闪耀的光环?然而这些,在他爱国的热忱面前都黯然失色。再如“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两弹元勋”邓稼先,物理界巨擘杨振宁……他们无一不凭着一腔热血,点燃信仰之火,挣脱欲望的泥淖,以理想之光照亮中国的未来。
9、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
10、“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如意在于事亲,即事亲便是一物;意在于事君,即事君便是一物;意在于仁人爱物,即仁人爱物便是一物。”
11、 君自保重,我心送君三十里。 ——王守仁
12、尔身各各自天真,不问求人更问人。
13、 谦受益,满招损,器虚则受,实之不受,物之恒也。
14、唯有心向寰宇不踟蹰,方得乘流击汰海棠开。慎思之,鸿门宴上,项王犹豫不决,错失除刘邦良机,将天下拱手相让,落得个乌江自刎的凄惨下场。正如《夕阳之歌》中所唱,“随云霞渐散,逝去的光彩不再返......”人生短暂,又会有几次千载难逢的机遇?所以不要浪费在犹豫中。罗曼罗兰有言:“前途不属于那些犹豫不决的人,而是属于那些一旦决定,就不屈不挠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人。”猛虎之犹豫,不如蜂虿之致螫;骐骥之跔躅,不胜驽马之安步。所以唯有破犹豫之贼,方得抓住机遇,扭转乾坤,实现理想。
15、主一就是专注一个天理
16、1483年,王阳明在北京的私塾读书。有一天,他一本正经地问老师:“何谓第一等事?”这相当于是在问,人生的终极价值是什么?
17、为什么“此心不动”是唯一的技巧呢?因为心不动才能冷静,冷静才能沉着,沉着才能在危机面前正常甚至超常发挥,所谓急中生智。如阳明先生所说,这不是天外飞来的。
18、饥来吃饭倦来眠,只此修行玄更玄。
19、王阳明: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20、被成功学洗脑多年的中国人应该扪心自问一下:为什么天天读曾国藩还是仕途失意?为什么日夜学胡雪岩仍然一贫如洗?
二、
1、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于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2、杨绛先生曾在在百年感言中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而这般淡定,这般从容,不但为个人所需,更为时代所需。且看失聪女孩江梦南,她吹响嘹亮的号角,于于无声中突围。先飞的鸟儿志翱翔于天际,迟开的鲜花亦怒放于盛夏。她用专注与汗水,浇灌理想之花,最终圆梦清华。再看“诗词的女儿”叶嘉莹先生,世俗的纷乱没有激起她心中的涟漪,唯有诗词在她心中葳蕤生长。继静安绝学,贯中西文脉,续易安灯火,得唐宋薪传,她于世俗的焦虑中寻求到了心灵的归宿。我们也应该拨开心中焦虑的乌云,追寻理想的光亮。抬头看暖阳,低头见春草。
3、日间工夫觉纷扰,则静坐。觉懒看书,则且看书。是亦因病而药。
4、悔悟是去病的良药,贵在改正。如果把悔恨留在心里,那又是因药而生病了。
5、 省察是有事时存养,存养是无事时省察。
6、汝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而为耻。
7、王阳明不答反问:“先不说是否有用,只说朱宸濠疑不疑。”
8、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边寻。
9、点题:用尽一生,去做一个光明磊落的人。
10、人类过着两种生活,一种具体的生活,一种抽象的生活。在具体的生活中,人是现实生活风暴的牺牲品,也是眼前势力的牺牲品。他必须奋斗,受苦,然后像动物一样死去。然而他的抽象生命,正因为面对自己的理性自觉,所以是对具体生活的静寂反醒。浪漫一点的说就是:山川湖海不是我和我灵魂的一部分,而我却是他们的一部分。
11、古人言:求其上而得其中,求其中而得其下。所以立志一定要高,那样即使不能完全实现人生目标,至少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12、▲王阳明书法成就很高,有种说法:王羲之是以书掩其人,而王阳明是以人掩其书。
13、他让人帮他更换了衣冠,倚着一个侍从坐正了,就那样坐了一夜。第二天凌晨,他叫人把周积叫进来。周积匆忙的跑了进来,王阳明已倒了下去,很久才睁开眼,看向周积,说:“我走了。”
14、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王阳明励志·立志·志向·信念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王阳明诚信·拼搏·努力·老师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王阳明谦虚·生活·励志·做人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王阳明励志·哲理
15、良知只是个是非之心。
16、点题:真正的光明,只存在于心中。
17、正德十三年正月,王阳明在进剿袭击俐头的暴动山贼之前,曾写信给弟子薛侃说:“即日已抵龙南,明日入巢,四路兵皆已如期并进,贼有必破之势。某向在横水,尝寄书(杨)仕德(即杨骥)云:‘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区区剪除鼠窃,何足为异。若诸贤扫荡心腹之寇,以收廓清之功,此诚大丈夫不世之伟绩。”
18、一念开明,反身而诚
19、 千圣皆过影,良知乃吾师。 ——王守仁
20、既去恶念,便是善念,便复心之本体矣。
三、
1、王阳明:胜负之决,只在此心动与不动。
2、功盖天下而莫之嫉,善利万物而莫与争。
3、志不立,如无舵这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4、王阳明:你死都不怕,还在乎一条内裤么?
5、“第一等事应是读书做圣贤。”
6、点题:顺应自己的本性,保持自己的良知。
7、当人们产生意念活动的时候,把这种意念加在事物上,这种意念就有了好恶,善恶的差别,他可以说是“已发”,事物就有中和不中,即符合天理和不符合天理,中者善,不中者恶;良知虽然无善无恶,但却自在地知善知恶,这是知的本体;一切学问,修养归结到一点,就是要为善去恶,即以良知为标准,按照自己的良知去行动。
8、君自保重,我心送君三十里。
9、细听历史跫音,那一串串绵延于泾渭良田间的话语仍在耳畔回响。“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若破得焦虑,欲望,犹豫之贼,则万事可成。我们也要破心中三贼,在追寻理想之路上,抬头是亘古明月,万年粲然;低头是前路漫漫,先贤圣人行。
10、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
11、 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 ——王阳明 《传习录》
12、1528年阴历十一月二十八日夜,王阳明从一个美的出奇的梦中醒来,他问弟子:“到哪里了?”
13、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14、“我以落第动心为耻”
15、 恶念者,习气也;善念者,本性也。
16、“此心光明,亦复何言。”没有人能替你看顾你的内心,唯此心光明了,世界便一同光明起来。
17、《道德经中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也许修生养心立德就是从当下开始,从每一件小事开始着手。活在当下每一刻,时时省察自己,做好当下能做的事情吧。以最好现在等待未知的未来。
18、你看满大街都是圣人,满大街的人看你也是圣人。
19、王阳明名言七:“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
20、关于禅修苑:弘传佛陀教诲,广集福慧资粮。同享智慧人生,共成无上菩提。定期发送经藏研学、参禅悟道,怡情养性的相关文章。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共沐甘露广结善缘。
四、
1、译文:灾难没有比受到上天的功劳更大的,罪没有比掩护别人犯罪更大的,恶没有比偷袭别人下处更大的,辱没有比忘记自己的耻辱更大的.四者具备就都是祸。
2、王阳明举个例子说,当时和朱宸濠对战时,我们处于劣势,我向身边的人发布准备火攻的命令,那人无动于衷,我说了四次,他才从茫然中回过神来。这种人就是平时学问不到位,一临事,就慌乱失措。那些急中生智的人的智慧可不是天外飞来的,而是平时学问纯笃的功劳。
3、诚字有以工夫说者。诚是心之本体,求复其本位,便是思诚的工夫。
4、王阳明,被当年明月称为“千古第一等人”,他官至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精通儒释道三家,开创出了堪称儒学新局面的心学,被认为是可直追孔孟的大圣人,他还领兵平乱剿匪,用极少的代价闪电般地彻底击败了数倍于己的敌人。作为史上极少见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王阳明为后世留下了很多经典语录:
5、▲王阳明平定宁王朱宸濠内乱,江西剿匪,战功赫赫,有“大明军神”之称
6、如何做功夫呢?王阳明在这里指出了另一条路——努力做学问。诸葛亮说“非学无以广才”,对于才能和修养,读书学习就算不是唯一的路,也一定是必不可少的一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