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东汉末年,三国争霸时期,孙权想取回荆州,周瑜献计“假招亲扣人质”。诸葛亮识破,安排赵云陪伴前往,先拜会周瑜的岳父乔公,乔公说动吴国太在甘露寺见面,吴国太真的将孙尚香嫁给刘备,实际上,孙权是出于政治因素将自己的妹妹嫁给刘备的。
3、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4、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5、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6、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7、子贡问怎样对待朋友,孔子说:“忠诚地劝告他,恰当地引导他,如果不听就停止劝告,不要自取其辱了。”
8、我们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很容易就能得出这句话正确的分句方法——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9、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10、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11、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下面,我为大家分享孔子的.名言,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2、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孔丘《论语》
13、 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14、⊙ 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15、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16、⊙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17、⊙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18、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9、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
20、解释:了解一个人,要看他的所作所为,不仅了解他的过去,还要观察他的现在,这样的话,对那个人的了解还会不全面吗?
21、第一句:“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孔子大家对这一句应该是很熟悉了,这句话原本是孔子用来警示宰予,不要活的像朽木、粪土一样,一定要积极要求上进,现在通常被长辈用来激励不知勤勉的晚辈的。
22、但还有一些脍炙人口的名言,因名气过盛、解读过多而常为人误解,甚至成为颠扑不破的真理。
23、多少人还在洋洋得意:我喜欢看海,所以我是智者咯?
24、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颜渊》
25、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26、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孔子《论语》
27、⊙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28、宁武子是春秋时期卫国很有名的大夫,经历诸多变故,但宁武子却能够安然无恙地做两朝元老。孔子很佩服他这种明哲保身的处事方式,于是用“愚不可及”这四个字给他以高度评价。下次再有人说你愚不客及,你就笑着给他讲这个故事。
29、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30、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而》
31、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述而》
3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3、第十句:“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
34、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35、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译文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小人忧愁悲伤。”